80歲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師,高度近視50余年,度數從300度發(fā)展到2000度?!白罱?年,總是眼前一片發(fā)黑,什么都看不見,”老人回憶道,原本以為是自己白內障程度加重所致,來我院眼科主任潘紹新專家門診就診才發(fā)現,其右眼除老年核性白內障外,同時合并高度近視導致的直徑750μm以上的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
手術現場
老人患側視力僅存光感,僅靠另外一只眼睛勉強應對日常生活,迫切希望通過手術改善癥狀。在OCT(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檢查中,發(fā)現患者黃斑裂孔猶如裂谷,考慮手術難度較大,眼科潘紹新主任醫(yī)師綜合患者病情,研究決定采用黃斑區(qū)生物羊膜覆蓋技術,將羊膜植片填塞,修復黃斑裂孔,從而提高難治性黃斑裂孔的閉合率。手術持續(xù)兩個多小時,術后患者視力由術前的光感改善到0.15,患者及其家屬對術后效果非常滿意。
直徑400μm以上的高度近視黃斑裂孔,屬于公認的難治性黃斑裂孔,更何況患者已經達到750μm的裂孔,眼軸越長,視網膜越薄,且閉合難度也增加。常規(guī)手術治療面臨巨大挑戰(zhàn),常因裂孔過大而術后難以愈合。針對此次患者的情況,采取內界膜剝除后,內界面很薄且碎片狀,無利用內界面翻轉遮蓋或填塞。選擇目前應用于臨床的創(chuàng)新術式(如生物羊膜覆蓋裂孔),是較為合理的手術設計,可以避免術中其他機械性創(chuàng)傷性操作(導致黃斑裂孔底部醫(yī)源性視網膜RPE損傷)后出現的疤痕化愈合。
潘紹新介紹,黃斑位于眼睛視網膜的中心部分,黃斑裂孔是在黃斑上形成的小縫隙,會導致中央視覺模糊或扭曲,使閱讀、駕駛或分辨細節(jié)變得困難,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視力喪失、視網膜脫離,還可能永久性失明。高度近視患者通常伴有眼軸延長、眼底視網膜和脈絡膜萎縮等病變,隨著近視不斷加深,情況會越發(fā)危險,高度近視可發(fā)生很多嚴重并發(fā)癥,如黃斑出血、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等。高度近視發(fā)展到眼底出現病變,就稱之為病理性近視,這部分患者中,黃斑裂孔發(fā)病率在6%左右。
一般來說,黃斑裂孔滿足以下任何一項,在臨床上會被稱為“難治性黃斑裂孔”:病程大于6個月,或經歷多次手術后仍未閉合的黃斑裂孔;病理性近視合并黃斑裂孔;直徑大于400微米的黃斑裂孔。
而這種難治性黃斑裂孔的治療手段和方案與普通的黃斑裂孔也有所不同?;贠CT的超大直徑黃斑裂孔愈合規(guī)律的三型分類標準如下:I型愈合:黃斑中心凹外界膜(OLM)以內的視網膜結構恢復完整連續(xù)(Ia:OLM連續(xù);Ib:OLM不連續(xù))。II型愈合: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內存在高反射條帶,視網膜結構不連續(xù)(IIa:部分視網膜層次不連續(xù);IIb:所有視網膜層次均不連續(xù))。III型愈合: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內存在囊樣間隙,所有視網膜層次均不連續(xù)。
相關文獻表明裂孔直徑小于1000μm的患者最終大部分可實現較為理想的I型愈合(圖F),而裂孔直徑大于1000μm的患者絕大部分最終表現為II型愈合(圖D、圖E),少部分表現為III型愈合(圖C)。(A組:裂孔直徑900-1000μm,B組:裂孔直徑1000-1100μm)。
在過去一年,潘紹新團隊已成功完成20余例難治性黃斑裂孔手術,相較于單純內界膜剝除空氣填塞手術,黃斑區(qū)生物羊膜覆蓋黃斑裂孔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黃斑裂孔愈合手術的成功率,為廣大患者帶來了光明。
潘紹新提醒廣大患者,如果出現視物模糊、中心暗點及視物變形等癥狀,要盡早到眼科就診,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以及高度近視人群,每半年至一年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做一次眼底檢查。(眼科 李薇/文、攝 潘紹新/審)
Copyrights © 2018 版權所有: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康復路10號
備案號:皖ICP備19000100號-1